IEA:基于排放强度的氢定义

  • 发布时间:2024-12-22
  • 实施时间:2024-12-22
  • 571
  • 1
  • 0
  • 0
点赞 收藏
分享
伟大的小毛驴

双智云平台创始人,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专家库入库专家、中华环保联合会综合技术专家组委员、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管家精讲班高级讲师,土壤导则编制参与人,毛驴说原创。

知识库 / 应对气候变化 / 氢能
听文章 暂停播放 继续听文章

《基于排放强度的氢定义》由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氢生产商、投资者和研究界提供信息,助力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推动氢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氢在能源系统中的现状与作用、氢生产的排放强度分析、基于排放强度的氢定义及国际排放核算框架的构建等,为全球氢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file2986ddbc894f4f4eb99f426c86b79754.jpeg### 核心观点 - 明确氢生产排放强度有助于投资决策,促进氢产业规模化发展,目前相关项目面临诸多瓶颈,需政府明确政策、加强国际合作。 - 氢及相关衍生物在实现净零排放中具有重要作用,G7在其生产和应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但当前全球贸易规模较小,未来有望扩大。 - 氢生产技术多样,排放强度差异大,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排放低,化石燃料制氢排放高,CCS技术可降低排放,未来排放强度有望进一步降低。 ### 氢在能源系统中的现状与作用 - **氢的需求与生产现状**:2021年全球氢需求达9400万吨,主要集中在炼油和工业领域,G7占全球需求约四分之一。当前氢生产以未减排的化石燃料为主,低排放氢产量不足1%,但G7在低排放氢生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且其在不同生产技术中的份额有所差异。 - **氢在净零排放中的角色**: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氢、氨和氢基燃料对难以减排的行业(如重工业和长途运输)的脱碳至关重要,有助于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例如,在国际能源署的净零排放情景中,全球氢需求将大幅增长,2050年将达4.7亿吨,新应用需求增长显著,G7在其中的需求增长也较快,且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 氢生产的排放强度分析 - **不同生产路线的排放强度**    - **化石燃料制氢**:天然气制氢(SMR)无CCS时排放强度约9kg CO₂-eq/kg H₂,考虑上游和中游排放后总排放强度约11kg CO₂-eq/kg H₂;采用CCS后,排放强度可降至1.5 - 6.2kg CO₂-eq/kg H₂,具体取决于捕获率和天然气供应的排放情况。煤炭制氢无CCS时总排放强度为22 - 26kg CO₂-eq/kg H₂,采用CCS后可降至2.6 - 6.3kg CO₂-eq/kg H₂。    - **电解水制氢**:其排放取决于发电的排放强度,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时排放强度为0kg CO₂-eq/kg H₂;使用电网电力时,排放强度因电网技术和运行情况而异,如在欧洲,瑞典电网排放强度低(10g CO₂-eq/kWh),而其他国家在不同负荷时段电网排放强度不同,高峰时可能导致氢生产排放大幅增加。    - **其他制氢方式**:核能制氢排放强度为0.1 - 0.3kg CO₂-eq/kg H₂;生物质制氢直接排放视为0,考虑上游排放后总排放为1.0 - 4.7kg CO₂-eq/kg H₂,结合CCS后可实现负排放(-16至-21kg CO₂-eq/kg H₂)。 - **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    - **燃料和技术类型**:不同燃料和技术的组合导致排放强度不同,如天然气制氢与煤炭制氢的排放强度存在差异,且CCS技术的应用能显著降低排放强度。    - **CCS应用率**:较高的CCS捕获率可减少直接排放,但在高捕获率下,上游和中游排放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如天然气制氢中,高捕获率时上游和中游排放占比可达70%以上。    - **上游和中游排放**:天然气生产中的甲烷和CO₂排放对氢生产排放强度影响显著,不同地区天然气供应的排放差异较大,如挪威排放低,而里海地区排放高。减少甲烷排放是降低氢生产排放强度的关键,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 基于排放强度的氢定义及国际排放核算框架 - **现有认证系统和法规概述**:目前已有多个氢认证系统和法规,其目的、系统边界、范围、生产途径、产品类型、需求部门、监管链模式、排放强度水平和可持续性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监管和认证障碍,限制了市场发展。 - **国际排放核算框架的必要性**:建立统一框架可提供透明度,促进投资和贸易,降低项目开发商风险,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需求,如生产商、消费者、政府、贸易商、投资者、认证机构和公众等。

- **实施途径和考虑因素**    - **实施途径**:基于现有标准和认证体系,利用IPHE方法论确定氢生产排放强度,根据不同方案(强制或自愿)实施,灵活满足政府和企业报告需求,纳入非排放标准。    - **考虑因素**:框架应涵盖氢供应链全环节排放,与其他可持续性要求兼容,通过“产品护照”整合多种标准,确保数据报告、验证和审计的准确性,提高数据质量,增强框架在技术和数据变化中的适应性。 ### 氢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 **发展挑战**    - **需求不确定性**:低排放氢的近期需求规模及具体需求情况不明,影响项目投资决策。    - **基础设施缺乏**:氢输送基础设施不足,尤其在分布式应用或需求与生产地距离远时,且基础设施建设面临需求不确定性风险。    - **法规和认证不清晰**:监管框架和认证方案缺乏明确性,影响项目开发商获得投资和市场信心,不利于国际市场发展。 - **应对策略**    - **政府行动**:制定明确政策,如实施需求创造机制、发展基础设施、建立清晰监管框架,降低投资风险,促进项目部署。    - **国际合作**:G7等国家应加强合作,建立互认机制,协调法规和认证体系,推动全球氢市场发展,同时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利益相关者对话,实现市场包容性发展。

附件信息(0积分)

Towardshydrogendefinitionsbasedontheiremissionsintensity-IEA2023.pdf

6M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