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排放管控路径与政策研究(简版报告)

  • 发布时间:2023-12-29
  • 实施时间:2023-12-29
  • 225
  • 2
  • 0
  • 0
点赞 收藏
分享
伟大的小毛驴

双智云平台创始人,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专家库入库专家、中华环保联合会综合技术专家组委员、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管家精讲班高级讲师,土壤导则编制参与人,毛驴说原创。

知识要点
  • 发文部门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
  • 发文文号
  • 适用对象 甲烷管控
知识库 / 应对气候变化 / 甲烷减排计划
听文章 暂停播放 继续听文章

file82496af805a74b5f88f9a715317e0818.jpeg

甲烷作为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对于全球变暖的贡献率约为四分之一。 由于甲烷在大气中的寿命较短(12 年左右),减排活动可以直接有效快速地降低大气中 甲烷浓度,甲烷减排所带来的气候效益显著,因此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2021 年 COP26 大会上提出“全球甲烷承诺”,表示到 2030 年前将削减甲烷排放至 2020 年的 70%。在此期间中美两国共同发布了《中美关于在 21 世纪 20 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 斯哥联合宣言》,明确提出双方将开展甲烷减排合作,表明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 和温室气体排放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合作迈出可喜一步,也标志着甲烷减排已从科学 共识走向政治共识。在 NRDC 支持下,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开展了甲烷排放管控与政 策研究,研究聚焦中国甲烷排放管控路径,通过梳理国内外甲烷排放现状及管理经验, 从能源开采、农业生产以及废弃物处理三个主要排放来源出发,分析现状主要管理措施 并提出相应管控路径。

甲烷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具有增温潜势高、寿命短的特点,主要来源于煤炭、 油气生产、农业和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甲烷减排活动可以直接有效快速地降低大气中甲 烷浓度,甲烷减排所带来的气候效益显著,对于人类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温升控制 目标意义重大。甲烷回收后还可作为清洁能源及众多化工产品原料,产生重要的经济效 益和环境效益。2021 年 11 月中美双方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期间发布《中美 关于在 21 世纪 20 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中明确提出双方将开展甲烷 减排合作,也标志着甲烷减排已从科学共识走向政治共识。2023 年 11 月,《甲烷排放 控制行动方案》经国务院同意,并由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对外公开发布。该方案是 中国开展甲烷排放管理控制的顶层设计文件。 本研究首先从宏观角度梳理了全球及中国当前甲烷排放情况及管理现状,之后聚焦 于能源开采、农业生产以及废弃物处理这三大人为源甲烷排放来源,在分析行业现状的 基础上,分别从政策和技术两个层面介绍当前国内外主要管理措施并提出相应行业管控 路径,最后提出中国未来在推动甲烷减排方面的若干建议,为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甲烷 资源,助力实现全面系统性的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参考。

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重要温室气体,到 2019 年底,全球大气中甲烷浓度已达 到约 1875ppb,约为工业化水平前(1750 年)的 2.6 倍,对全球的温室气体辐射强迫 增长贡献达到 17%。中国是世界上甲烷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印度、美国、巴西和俄罗斯 位列全球甲烷排放的 2~5 位 [1]。

国际社会近年来对甲烷减排的关注程度明显增强,多国依据自身情况、需求及减排 潜力开始采取不同形式的管理手段。加拿大、墨西哥均针对石油和天然气部门出台相关 法规;欧盟委员会于 2020 年提出的《欧盟甲烷战略》重点覆盖了能源、农业和废弃物 处理行业,强化了欧洲的甲烷减排力度;哈萨克斯坦、墨西哥等多个国家已将参与相关 国际倡议行动或由国家层面设立推动甲烷减排研究支持类项目纳入甲烷排放管理工作; 另外加拿大针对本国实际大力支持畜牧业甲烷排放科研工作,旨在促进科学精准减排。 美国在甲烷减排特别是在油气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主要体现在:(1)构建了在《清 洁生产法》框架下以州为主、联邦调控为辅的甲烷监管体系;(2)相继出台了包括《美 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等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法规;(3)颁布实施了油气生产及天然气运 输储存过程的有毒空气污染物国家排放标准(NESHAPs)和第一个工业甲烷排放标准 等排放标准;(4)制定发布了包括《甲烷减排气候行动战略规划》和《甲烷减排行动计划》 等减排规划和针对具体排放源的农业之星(AgSTAR)计划、煤层甲烷推广计划(CMOP)、 垃圾填埋场甲烷推广计划(LMOP))和天然气之星计划(Natural Gas STAR)等一系 列行动计划,提出具体减排实施路径;(5)通过奖励创新及征收甲烷排放费等经济杠杆 手段引导企业开展甲烷减排工作。

附件信息(1积分)

甲烷排放管控路径与政策研究(简版报告).pdf

4M

评论
发表评论